創造的簡單三步驟-要求、相信、接收
「要求」-把想要的東西列張清單,並清楚知道要什麼。
「相信」-「假裝」你已經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
「接收」-放輕鬆,讓自己感受你已經得到的感覺。
好了,這就是創造的過程。
你或許聽過「有求必應」這句話,那麼,無論你是基督徒、穆斯林、印度教徒、猶太教徒,或擁有其他完全不同的信仰,所學都是一樣的:你所渴望、找尋、要求的一切,都可以透過這個創造過程的簡單三步驟來達成。
創造的簡單三步驟-要求、相信、接收
要求想要的東西,就像在亞馬遜網路書店下訂單,但是你內心必須清楚地知道你想要什麼。為了釐清什麼是你想要的,列一張清單吧。拿出筆記本,寫下你想成為、想實現或想擁有的一切,不管是完全的健康、良好的人際關係、很棒的工作、旅行,或是希望世界得太平、人間持善意都可以。寫下所有你一直引頸企盼的事物,要讓你的心非常清楚你到底想要什麼,因為一顆不清不楚的心,會弄出一張不清不楚的訂單;而一張不清不楚的訂單,會讓亞馬遜網路書店意外地寄給你「提姆巴蘭」(Timbaland)的專輯,而不是新生代流行樂之王「賈斯汀‧提姆布萊克」(Timberlake)。
下訂單後,相信它正向你而來是很重要的,因為那股相信的能量可以和你的渴望相輔相成,使其「同類相吸」。
要怎麼讓自己相信呢?很簡單,只要「假裝」你已經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行了。人們說,「相信」不過是「不斷重複的想法」,所以,就假裝你的渴望已經達成了。例如:
◎我車庫裡有一輛非常酷的車。
◎星期六晚上我與心儀對象有約。
◎我寄了一首自己寫的歌給一流的唱片製作人,而且他很喜歡。
你越是這麼做,就會越相信自己真的已經得到了。這就是吸引你想要的事物的關鍵。
這個創造過程的最後一個步驟是接收。所以輕鬆一點,讓自己樂在其中,去感受那美妙的感覺,感受你終於得到你引頸企盼的事物時那種感覺。
一旦有了那種雀躍的感覺,你會與自己的渴望同步。在那樣的狀態中,你就準備好要有所行動——亦即採取受到靈感啟發的步驟,以接收願望。接電話、開門、簽收包裹,想辦法確保你所要的事物。換句話說,你要在生命中創造出某些條件和空間,以便願望來到門口時,你能以完美的狀態接收它。
說得更簡單一些,你是透過思想來要求和相信,然後透過行動來接收。
許多人仍然搞不清楚行動在這個創造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想:「我當然得做點什麼來讓我想要的事情發生呀。」但是該做些什麼,你可能毫無頭緒。於是,你就像一隻無頭蒼蠅般到處碰壁,沒有方向,沒有主意。這件事太難了,你很快就會覺得毫無進展。其實,你需要的只是靜下心來,準備好接受靈感啟發。
「我想像我的畫,然後畫出我的想像。」-梵谷(藝術家)
當機會出現在眼前,而你有某種衝動想要做些什麼,那麼你就是在採取有效的、直覺的、受啟發的行動。
有些人很難分辨「受啟發的行動」與「單純去做」之間有何不同。兩者的差別在於,當你只是單純去做,你會覺得疲累,好像很辛苦又筋疲力盡,好像在湍流中逆游而上,完完全全是一種掙扎。
另一方面,受啟發的行動則彷彿微風,一點都不像是在工作。它是直覺的、本能的,彷彿騎在一波完美的浪頭上,一路抵達岸邊。這就是受到啟發的感覺,毫不費力,十分容易——感覺就像魔法一樣。
所以,相信你的直覺吧。每當你感覺有靈感、直覺,或是受到啟發時,就跟隨它吧,因為那是宇宙在啟發你——那是宇宙在推著你去接收你要求的事物。
好了,這就是創造的過程——要求、相信、接收。看起來似乎夠簡單了,然而對某些人來說,最困難的部分在於相信自己能讓這一切發生。因此,就從小事情開始練習吧,先試試某件你完全相信自己可以吸引來的事物,例如收音機裡播放的一首歌,或是最好的朋友打來的一通電話。試試看,當你相信它已經在路上了,它就會到來。
§真實故事 麥可的秘密§
爺爺還在世的時候-事實上對我來説、 他就像我爸爸-常常告訴我,我可以成爲或達成生命中任何想要的事物,但直到十六歲,我才明白這個道理。那時我總是不停地跟他説:「 老爹,我覺得自己沒辦法入選橄欖球校隊。老爹,我很怕這學期的成績沒辦法過關。」 我不停地跟他說我沒辦法、我沒辦法、我沒辦法……直到有一天,他跟我說: 「 『 不可能』 只是大人隨便丟出來的一句簡單的話,因爲他們發現,跟探索改變現狀的可能性比起來,活在被動的狀態中比較輕鬆! ! 」他告訴我這些話時, 我愣住了,而且非常訝異,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我想說些話,卻找不到可以表達的,只能給他一個擁抱,並說道:「 謝謝你,老爹。 」
後來整個晚上,我躺在床上想著爺爺説的話;隔天早晨,我帶著笑容與對生命的全新看法醒來。我自由了—- 沒有懷疑、沒有疑問: 只有「 是」 「 是」 「 是」,「 我可以」 「 我可以」 「 我可以」 !
從此,一切變得輕而易舉。我入選了橄欖球、曲棍球、田徑和網球校隊,受到所有老師和朋友的喜愛與信任。我在班上的成績表現突出,喜上加喜的是,我還被指派擔任班長代表。頒獎時,我已經連續兩年獲選爲年度最佳運動員,而且今年也要蟬聯。看過《 祕密》 後,我更下定決心要讓自己做到最好,而且好還要更好! !
by 麥可,十七歲。南非,德班市。
本文摘自
祕密青少年版/
保羅.哈林頓 Paul Harrington/
方智
購買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