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交換不只是一種商業原則,也是一種靈性原則
正視自己對金錢的偏見
讓我們遠離財富的關鍵因素之一,來自於一個我們沒有認出來的信念:有錢是不好的。就像有些人對窮人抱持偏見一樣,有些人也對富人有偏見。
無論再怎麼努力想在經濟上變得富裕,如果我們反對那些富有的人,我們追求金錢的過程就會變得非常辛苦。如果老是說一套、做一套,我們永遠都只能得到令人困惑的結果。很多人雖然非常努力工作,卻發送給宇宙矛盾的訊息,讓自己落得一敗塗地—因為宇宙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想要錢。
「我想要錢,但是我不應該要,所以我不是真的想要。但是說真的,我想要錢,但我不想承認我想要。」—這類想法就點出了其中的矛盾。這種模糊又令人困惑的想法,將不可避免地帶來讓人困窘的經驗。許多人之所以沒有辦法致富,正是因為在內心深處,他們認為自己不應該有錢。
那些人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被灌輸了一個觀念:「貧窮是神聖的」,很有可能因此認為有錢人就是不神聖的。還有些人被灌輸了「財富是一種有限資源」的觀念,因此他們認為,要讓自己變得有錢,就得拿走別人的錢。無論這些人的理由是什麼,他們都認為渴望財富是不好的。如果你否認自己對金錢的渴望,實際上就是在切斷自己和金錢的關係。
我們探討的不只是如何吸引奇蹟,也包括我們如何迴避奇蹟。妨礙我們有奇蹟般的突破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批判。如果我們批判某人富有,也等於是在無意識地破壞自己的富有;如果我們認為當窮人比較純潔,那麼我們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貧窮的人。
我曾經收到一位署名茱蒂的女子的來信,她開了一家叫「喜悅咖啡」的店。她告訴我,她意志消沉,因為她的店快要收掉了。她欠房東錢,而且附近的店家還占用她的空間。她的信是這樣寫的: 我們努力了四年,讓這家咖啡店得以繼續經營下去。這個地方真的很特別,如果失去這一切,我一定會很挫敗。我們不只提供健康的食物,還打造了人們口中一個美麗、安詳的地方。我們還創造了一個社群,並且支持、集結了一批藝術家、鄰居和工作同仁⋯⋯這個地方對鄰居來說,成了一個非常獨特、重要的地方。我們之所以這樣做,從來都不是為了賺錢,這家店的重點永遠是人們之間的情誼和身體的健康。因此,我覺得很難過,也很疑惑,為什麼這一切會離我們而去⋯⋯而且最令我難過的是,我們要把這個空間讓給那些只不過是比我們有錢的人。
後來,我和茱蒂面對面聊天。我很喜歡她的熱忱和對咖啡店的遠見,但我同時也注意到她對於金錢、生意和整個資本主義抱持一些有趣的態度。身為老闆,她必須賺取利潤才能讓生意維持下去,但是她卻說了一些話,明顯表達出她一點都不喜歡為了生意所做的努力。談到利潤的時候,她總是隱約帶著不屑。不管她是否願意承認,身為一個小生意的經營者,她就是一個資本家。但是,她似乎又投射出一個想法,認為所有資本主義企業都是在對社會上其餘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進行不道德的掠奪!
換言之,茱蒂對宇宙發出了含混的訊息。她的意識說的是一套,但潛意識聽的卻是另一套。換句話說,茱蒂和她自己起了衝突。沒錯,她是老闆,但她似乎對這個事實引以為恥。她似乎不想對自己承認,為了維生,她做生意就是得賺錢,因為這樣可能會讓她的投資看起來不神聖或不純潔。
茱蒂要面對的挑戰是:承認她的咖啡店需要利潤,然後和這個事實和平共處。要做到這一點,她只能更深入地去探討為什麼她會認為自己不應該賺錢。
「我一直都不想要比別人擁有更多。」她這樣告訴我,因為她認為如果比別人擁有更多,就可能會讓別人擁有的比較少。對金錢世界抱持這種理解的人,會假設世界上只有一定數量的蛋糕,如果拿走其中一片,別人能夠拿的蛋糕就變少了。這就是所謂的零和遊戲。如果我認為要求你付錢給我,就是在剝削你,那麼我當然會覺得收你錢是一件有罪惡感的事!這樣的想法會把宇宙的設定搞糊塗,然後讓我偏離了自己的富足。
但是,如果我覺得自己是在提供你誠實的服務,然後請你反過來支付我對等、公平的報酬,那麼我會覺得這是一次美好的交換,因為我是在增加彼此的富足。公平的交換不只是一種商業原則,也是一種靈性原則。只要我們正正當當地賺錢,我們不僅會收到祝福,還能把祝福傳給別人。
靈性的宇宙不是依照零和遊戲來運作的。靈性的領域裡有無限的富足,我的創造力並非取自你,事實上,我的創造力會讓你的創造力得到加乘的效果。我藉由某項服務或產品提供能量,你透過支付金錢提供能量。透過對等的交換,我們雙方都得利。
茱蒂告訴我,她祈禱自己能從一切抗拒賺錢的想法裡解脫,而在談話的過程中,我們一同深入探討她抗拒的原因。如果埋在內心深處的核心信念導致某問題,當我們祈禱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時,這些信念並不會像魔術一樣馬上從我們心中消失。當我們祈禱的時候,這些信念會被帶到意識層面,而我們的責任就是把它們交出去,並請求聖靈將它們除去。聖靈只會帶走我們想要釋放的東西。
茱蒂提到她習慣告訴顧客:「感謝你的支持。」甚至把這句話寫在菜單上!當我聽到她這樣說時,歪著頭問道:「妳怎麼不說『謝謝你的光臨』?」。
然後,茱蒂終於開始了解自己到底在抗拒什麼,那是一些她沒有覺察的信念,例如賺錢是不公平或不義之事。一方面,她需要賺錢才能讓生意變好,也很清楚地知道她和員工都很努力工作,並為社區提供了美好的服務;另一方面,她對於獲得財富有一種矛盾的感覺,而她內心掀起的這場戰爭波及了她的咖啡店。
讓我再說一次:我們在世上經驗到的每一件事,都是我們自身思想的反射。如果你羞於慶祝自己賺大錢,就別奢望錢來為你慶祝。如果你賺的錢是靠掠奪別人的東西而來,是靠剝削或詐取別人皮包裡的財物而來,那麼身為一個正直的人,你一定會覺得不好過,也不應該覺得好過。
如果茱蒂一直想著:「討厭,糟糕透了」「我好討厭我的房東」「隔壁的老闆真是該死」「現在一點希望都沒有」,只是繼續把事件加入她的「受害經驗清單」裡,而宇宙絕對會繼續印證她的受害者想法。如果我們讓自己相信一切已毫無希望,我們的潛意識就會刪去任何可以證明事實不然的證據。
絕望和負面的想法可能會為茱蒂帶來許多不同的事物,例如沮喪、焦慮、苦澀、憎恨、憤怒、受害者情緒,以及許多其他形式的痛苦,這其中沒有任何一項會有奇蹟。畢竟,如果她繼續這樣想,對她來說房東仍然是個混蛋,鄰居依舊很缺德,而之前咖啡店的顧客都在占她便宜。只要她選擇這樣想,就會卡在很多地方,而那些地方都存在著恐懼。
但是,茱蒂想要奇蹟,也準備好要接受奇蹟了。《奇蹟課程》說,我們可以選擇發牢騷,或選擇擁有奇蹟,但不可能兩者兼得。無論有多困難,茱蒂的任務是療癒自己心裡的錯誤信念、憤怒和憎恨,並且要記得《奇蹟課程》說的:「奇蹟沒有難易之分。」(引自T-1.I.1:1)。她孜孜不倦地做自己該做的。她看著過去造成的錯誤,敞開自己去修正那些錯誤,並且準備好要帶著更高層次的心態往前走了。
本文摘自:《更豐盛:工作與財富的奇蹟課程》第四章
更豐盛:工作與財富的奇蹟課程/
作者: 瑪莉安‧威廉森 Marianne Williamson/
方智
購買此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