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尋求永恆的安全感,直到發現…

多數人都會尋求某種安全,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無盡的衝突,從出生那一刻開始一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都是如此。

生活的無聊與生活的焦慮、存在的絕望感、想要被愛而又不被愛的感覺,日常存在的膚淺、瑣碎狹隘與辛勞──那就是我們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是有危險的,充滿憂懼,沒有什麼是確定的,明天永遠是不確定的

因此,你總是在尋找安全感,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你想要找到一種永久不變的狀態,先是心理上的,然後是外在的──永遠是心理上先,而不是外在。

你想要一種永久不變的狀態,在那種狀態中,你不會受到任何東西、任何恐懼、任何焦慮、任何不確定感、任何罪惡感的擾亂。

那就是我們多數人想要的。那就是多數人向外追求的,同時也是內心所追求的。

 

在外在,我們想要很好的工作,我們在技術上接受良好教育,以便以某種官僚的方式──或你想要怎麼稱呼都行的方式──機械化地運作。

而在內在,我們想要平靜,一種確定感,一種永久不變的感受。

在我們所有的關係中、所有的行動中,無論我們做的事是對是錯,我們都想要安全。

 

有安全這樣一種東西嗎?
首先,在關係中、情感中、我們的思考方式中,是否有一種東西叫做內在安全感?

每個人都想要的、盼望的、將信仰寄託其上的究竟實相,是否真的存在?

因為在你想要安全的那一刻,你會發明一位神、一個概念、一個理想,讓它們給予你安全感,但那些可能根本不是真實的──可能只是一個概念、一個反應、一種對不確定這個明顯事實所做的抗拒。

因此一個人必須深入探究,在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是否真的有安全這回事。

首先探討內在,因為若沒有外在的安全,那麼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將會全然不同,我們將不會把自己與任何團體、任何國家,甚至任何家庭產生認同。

 

所以,當你問自己是否真的有安全這個問題時,如果你不去直接了解問題,而去處理旁枝末節,問題會變得極度複雜,因為正是想要獲得安全的欲望在滋長衝突,而可能安全這種東西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你在心理上能夠看見沒有任何一種安全存在的真相,任何層面都沒有,那麼就沒有衝突。

那麼,你就是富有創造力的,你的行動會是威猛的,想法會是爆發性的,你不會被任何事所束縛,你就是真正在活著。

而一個處於衝突之中的頭腦,顯然無法清楚地活著,無法擁有清明狀態和一種廣大無邊的情感和同情感受。

若想要愛,你必須擁有一個極為敏感的心,然而你若永遠都在恐懼、永遠都在焦慮、永遠都在擔憂、覺得不安全,因而不斷追求安全,那麼你無法保持敏感。

顯然,一個陷入衝突的心,就像一部處於摩擦狀態的機器,不斷耗損自己,它會變得遲鈍、愚蠢、無聊。

因此,首先要問,有一種叫做安全的東西嗎?你必須自己找到答案,不是我。我說在心理上,在任何層面、任何深度上,都沒有任何一種安全。

 

安全存在嗎?人們始終不斷追尋的恆常不變是否存在呢?

你自己已經留意到,你的身體會起變化、身體細胞經常在改變。

你自己也在與妻子、與孩子、與鄰居、與你的國家、社群的關係中看到,有任何事物是恆常不變的嗎?

你想讓它們成為恆常不變的。

你和妻子的關係──你稱之為婚姻,你在法律上可以緊緊抱著,但那份關係有任何恆常不變的本質嗎?

因為如果你期待在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身上獲得恆常不變,那麼當她(他)轉身離開,或看一眼別人,或者去世,或者遭受疾病打擊,你會完全失去方向……

 

每一個人的實際狀態就是不確定。那些領悟到這個實際的不確定狀態的人,要不就是看清這個事實而與它共存,要不就是離開,變得神經質,因為他們無法面對那份不確定性。

他們無法忍受那種需要讓頭腦與心靈隨時保持驚人應變能力的事情,於是他們就成為僧侶,採取各式各樣想像得到的逃避方式。

因此,你必須看見實際情況,而不是逃避到美好的活動、美好的行動,或者去寺廟教會、講話聊天等等。

這個事實需要你全副的注意力。

這個事實就是我們所有人都是不安全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安全的

 

徹底了解安全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生活是空虛的。因為空虛,我們試圖將它填滿各式各樣的事物。

然而如果你能了解這個安全與不安全感的問題,隨著你越來越深入探究(我使用「越來越深入」這些字眼並非比較之意)你會發現,這並非是時間問題。然後你會徹底了解安全與衝突的問題。

接著你自己會發現──我是說發現而非相信──發現一種狀態,當中有完整的存在、完整的一己存在本質,而且其中沒有恐懼感、沒有焦慮、沒有服從與強迫的感受,那是完整的一己存在本質,一道不必追尋的光,除了它本身之外皆如如不動。

 

本文摘自《關係的追尋:克里希那穆提談人與世界的連結

關係的追尋:克里希那穆提談人與世界的連結

橡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