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催眠腳本」讓潛意識的力量變無限大

 

 

 「拒絕」會阻礙「變化」

接下來讓我們更詳細地來看一下此前介紹過好幾次的「腳本(故事)」。

話說回來,為什麼在催眠中腳本是有效的呢?

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是因為:「若想要用腳本以外的東西來改變對方,對方無論如何都會在意識上做出抗拒。」

 

所謂「意識上的抗拒」,總之就像是「這是要說教嗎!」或是覺得「明明就不了解我的心情,不要自以為是的隨便說!」

 

 

例如公司的上司在向下屬說明工作上的訣竅或技巧時,若是提出自己的經驗為例子來說,「是在炫燿啊!」或是「我做不到!」這種力量就會在下屬的內心活動。

又或者說,妻子提醒沒有確實做好垃圾分類的丈夫:「老公!不可燃垃圾跟資源回收的垃圾要分開放啦!」時,丈夫就會反駁:「這種事我知道啦!」但雖然丈夫這麼說了,卻還是不斷重複著相同的錯誤。

因為「這種事就算不說我也知道!」這種「意識上的抗拒」的影響,就會不斷重複「我雖然知道,但做不到」,不斷來回兜圈子。我自己完全就是這樣的。

 

我開始研究心理學後,接受了多方的教導,那時我雖很感動「喔!好棒!」「原來如此!」但因為「意識上的抗拒」的阻礙,什麼都沒學到,持續著自己內在一點都沒改變的狀態。

幫我消除這棘手「意識上的抗拒」的,就是催眠老師教我的腳本。

 

一開始,我想著:「奇怪?今天的故事是有什麼意義呢?」但之後就察覺到:「啊!我被催眠了!」

最後,因為腳本,我潛意識的力量就自己動了起來,此前我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的事情,漸漸地開始有了改變。

 

 

 釋迦牟尼也是寫「催眠腳本」的達人

催眠腳本不必是很長的故事,視情況而定,只說一句話也可以。

在此我所想到的,是佛教創始人佛陀(釋迦牟尼)如下的故事。

有一位年輕母親名叫迦沙‧喬達彌,她年幼的孩子因病過世了。喬達彌因而陷入了瘋狂的狀態,她抱著孩子的屍骸,四處拜訪人家,祈求著:「請給我能讓這孩子起死回生的藥!」

那種藥當然是沒有的,而此時,佛陀來了。

 

佛陀告訴她:「請去找出一戶沒有死過兒子、女兒亦或任何一位親人的人家,從那戶人家中取一粒芥菜種子來。這麼一來,你的兒子就會復生。」

喬達彌振奮起精神來去敲各家各戶的門求取芥菜種子,但沒有哪一家是此前都沒死過人的,每一家都眾口一致的告訴她:「比起活著的家人,死去的親人更多。」

她在不斷重複著這些事情時,時間來到了黃昏,喬達彌察覺到:「這是件多可怕的事啊。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失去了所愛,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那時候,喬達彌的哀傷消失了。之後,她就成了佛陀的弟子。

 

若是佛陀一開始就對喬達彌說教:「所有人都一定會死。」情況會變得如何呢?

或許,喬達彌在意識上的抗拒就會動了起來,認為:「你一點都不知道我的哀傷,別隨便說那些話!」會一直走去拜訪城鎮中的各家各戶。

 

在此,將「芥菜種子」這個隱喻當作催眠腳本用,讓該名女性去敲城鎮上各家各戶的門時,佛陀的催眠故事就完成了,女性意識上的抗拒被除去,潛意識開始啟動。

接著,喬達彌因為催眠腳本而能使用潛意識的力量,過著與此前不同的人生。

 

 

寫催眠腳本的訣竅

佛陀對失去孩子而狂亂的母親說:「去拿芥菜種子來吧!」艾瑞克森博士也用了類似的方法,對懷抱離婚問題的夫妻說:「去登山吧。」

「山」成了隱喻,登山期間,夫妻倆的故事成了神奇的腳本,讓兩人進入了催眠狀態,並且變得能使用潛意識的力量,改善了此前完全看不到解決線索的夫妻關係。

 

這麼一寫,會讓人覺得:「要寫作催眠腳本似乎很難。」但只要掌握住訣竅,所有人都能簡單做到。

 

例如,即便希望窩居在家的人「能外出走走!」而一直創作出故事說給他們聽,直到讓窩居在家的人能走出戶外,他們也只反而會接收到負面的暗示,加強在意識上的抗拒。

 

在此我們可以來看一個例子,以「貓」為隱喻,寫作一個「行蹤不明的貓」的催眠腳本。

不是與對方有直接關係的故事,或是為了對方而創作的故事,可以用「貓」或是像釋迦牟尼佛的「芥菜種子」,或是像艾瑞克森博士的「山」那樣,使用完全無關的隱喻來創作故事,這樣會比較有效。

至於寫作方法的訣竅,第一是收集三十個對方的客觀資料,然後將浮現在腦中的隱喻融入故事中。

浮現出的隱喻就是來自潛意識的禮物。那會成為解除對方有意識抗拒的鑰匙。

透過使用這個方法來創作故事,在催眠狀態下就能使用潛意識的力量,也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催眠實力。

 

本文摘自《催眠療癒:啟動潛意識力量,擺脫負面暗示,讓你夢想成真

世茂出版

催眠療癒:啟動潛意識力量,擺脫負面暗示,讓你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