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發生了什麼事?」而非「為什麼?」進行有建設性的自我覺察
哈佛大學的學者曾經研究五百多位領導人並總結了八百項有關「自我覺察」的研究。他們發現了三個事實,而且這些事實並不僅適用於當老闆的人。
▎第 一個事實:自我覺察分成兩種
第一種叫做「內部自我覺察」(internal self-awareness)。指的是了解我們自己的內在世界以及人格的各個部分,包括情緒、特質、優缺點、想要的東西和行為的動機等,也包括這些部分之所以會形成的原因。
另一種叫做「外部自我覺察」(external self-awareness),指的是了解他人如何看待我們的這些特質。
你可能會以為我們只要具備其中的一種覺察能力,就會有另外一種。但研究顯示,事實並非如此。有人或許很了解自己,但卻不太會傾聽別人說話,也無法察覺別人如何看待他們。有人很會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會據以調整自己的行為,但卻沒有注意到他們已經因此而違背了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外部自我覺察」並沒有讓他們變得更真實,反而是更不真實。
因此,和社交情境最為相關並能夠讓我們變得更「真實」、人際關係更好的,主要還是「內部自我覺察」(這其實是一種高度的覺察能力)。
▎第 二個事實:我們往往高估自己的自我覺察能力
我們或許感覺很了解自己,但這不見得是事實。在哈佛大學所做的那項研究當中,那些自認具有高度自我覺察能力的人在被問到更深刻的問題時,只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人表現出這種能力。
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也顯示:歷練愈多、權力愈大的人,對自己的自我覺察能力的認知與他們的實際表現落差愈大,尤其在外部自我覺察方面更是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某個領域有豐富經驗的人,在處事時(例如必須做決定時)往往會倚賴自己的經驗,而且身邊的人往往不會質疑他們,所以也不會讓他們對自己的自我覺察能力產生懷疑。
在這項實驗中,之所以有許多受試者高估自己的自我覺察能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無論是否有經驗或權力,每個人心中對於那些和自己有關的負面資訊都有一種本能的抗拒。這可能會使得我們聽不進他人的意見。稍後我們將會針對這個主題做一個很簡單的練習。
▎第 三個事實:自我省察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般容易
我們確實有可能積極運用心智來增進自我覺察,但這並不容易做到,原因是:身為人類,我們並非總是很理性,對自己也不見得誠實。有時候,那些很努力分析自己的人甚至可能會比那些完全不這麼做的人更沒有自覺,理由很簡單:我們的大腦機制很可能會讓我們得到錯誤的答案。
且讓我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當我們嘗試自我分析時,最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
如果我們想透過這樣的問題來了解自己的感受(「昨天開會的時候我為什麼會這麼生氣?」)或行為(「我和X同事開會時為什麼老是遲到?」),這可能會啟動我們的自我防衛機制,因為我們之所以會問「為什麼?」,必然是由於心裡懷著一絲罪惡感。這時候,我們就很有可能會編造出一些讓自己感覺比較好過、但卻與事實不符的答案。此外,研究顯示,類似「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往往會讓我們產生一些負面的、沒有建設性的想法。
如果一個學生問自己:「這次考試我為什麼會被當掉?」他可能會開始思索自己的弱點和不牢靠的地方,而非自己的優點和能力。
在哈佛大學的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訪談了那些具有高度自我覺察能力的人,結果發現:這些人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的次數有一千次,而問:「為什麼?」的次數只有一百五十次,理由很簡單:「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問題著重的是未來以及解決的方法。如果考試被當的那個學生問自己:「我被當的原因何在?」或「下次我可以怎麼做?」他就比較有可能進行具有建設性的自我覺察。
在我自己做的研究當中也發現:如果我們能問自己或者別人「發生了什麼事?」,將大大有助於增強自己與他人的真誠度。
真誠
當我研究好感度以及它對FBI人質談判代表的影響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每個星期都在練習如何在與脅持人質者面對面時盡量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在學術界,這叫做「讓小我安靜的操作法」(quiet ego functioning))
這時,他們往往會提出問題並且認真聆聽劫匪的回答,之所以要這樣做,完全是基於實際的考量:當他們顯示出真心想要了解劫匪的態度時,後者就會更容易信任他們,也會對他們最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做出正面的回應,也就是說:那些劫匪最後必然會讓步。
但是,那些人質談判代表要避免以自我為中心時,也必須對自己很誠實。唯有如此,他們才能真誠地面對自己曾經有過的經歷。在情勢混亂且瞬息萬變的人質談判過程中,他們如果要採取有效的行動,就非得這麼做不可。
我對FBI人質談判代表的研究也證實:我們面對別人時,如果表現得很真誠,就會顯得比較真實可信,而別人也會有這種感覺。這會讓我們比較容易觸動他人,也會比較能夠採取當時所需要的行動。
但如果在面對別人的批評或聽到我們不喜歡聽的話時,我們採取了防衛的態勢,那麼情況就會變得大不相同。那些比較「真實」的人通常比較不會這麼做。唯一的問題是:由於自尊心作祟,我們要做到這樣的真誠往往並不容易。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驗。
本文摘自《好感力:讓人自然而然喜歡你的超能力》
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