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還是神祕主義?基督教四大靈知思想派別之一「赫密士」
拿戈瑪第經集—散佚的聖經篇章,遺失的千禧福音
52份埃及古老的科特文方言「偽經」
1600年前基督教大老們所不能容的「異端邪說」
挑戰並顛覆你對新約聖經的既有認知!
曾經的異端《拿戈瑪第經集》,歷經千年的流轉、艱辛的還原工程,終於以精裝中文版來到世人眼前。它想傳達什麼過去不為人知的訊息與智慧呢?祕密與福音就在這本書裡!
我們都假設聖經只有一個版本,以為基督教教義應該只有一種。事實不然,基督教運動一開始有許多不同的團體,早期教義更有不同的類型。基督教經典分正典、次經或經外書與偽經。
《拿戈瑪第經集》並不是一本書,而是由多本書組合而成的文集。它一共有52本獨立的書,以諾斯底教派思想著作為主,囊括早期正統基督教教父文章中留下紀錄卻已散佚1,500年以上的經書,其中最著名的是聖經研究學者稱為「第五福音」的〈多馬福音〉,迄今只有《拿戈瑪第經集》載有完整的內容。
本書主編馬文‧梅爾說:「我們誠摯地希望讀者在閱讀及研究了這些多元化的宗教經文後,可以加入我們追尋與探索的行列之中。也希望各位在探索完不同的經文後,可以對古老與現代的世界都有新的認識與體會。正如《拿戈瑪第經集》中〈多馬福音〉裡的一句話:『認清你面前的事物,那些被隱藏的事物便會顯現。因為所有隱藏之事,皆會現形。』」
《拿戈瑪第經集》中,就包含了四大靈知思想派別!其中一個派別是所謂的「赫密士」,相信對神秘學有興趣的朋友對這個名字都十分熟悉。
以下摘文,分享給對赫密士主義/神秘學有興趣的讀者:
在整部拿戈瑪第古抄本中,諾斯底教派文章最少的一冊是第六冊。共八篇文章中只有一篇諾斯底教派的作品,〈我們偉大能力的概念〉明顯是諾斯底教派文章,其他幾篇文章則各有不同理念傾向。然而,我們在這本屬性多樣的第六冊古抄本中的末尾處,發現了赫密士的材料,赫密士與諾斯底教派有許多靈性的共通點。這兩種信仰都強調對存在的終極起源的熱情追尋,以及對知識救贖的無限信心。
希臘人在熟悉埃及文化之後,很快便將埃及神祇托特(Thoth),也就是象形文字的發明人,與希臘神話中的神祗赫密士相聯結,也就是希臘人自己的神祇中最博學的一位。在埃及傳統中,形容托特是「偉大、偉大、極偉大的」,這是最高級的表述。最初這個詞句照著字面上的意思翻譯為希臘文「大、大、極大」,後來這個詞句縮寫為「三重偉大」或是「三重最偉大」(Trismegistos)。由於希臘文使用者並不了解這個埃及最高級表述的意思,他們便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解讀。
有一些希臘思想家猜想崔斯墨圖是某一支古代聖人的第三代子孫。他們認為身為赫密士阿伽忒俄斯(Hermes-Agathodemon)之子的崔斯墨圖,將祖先赫密士托特在大洪水前刻在石柱上的象形文字翻譯為希臘文,交給他的兒子赫密士塔特(Hermes-Tat)。還有一些希臘人則認為,這個人物之所以被稱為崔斯墨圖,是因為他發現擁有三重偉大能力的至高上帝(很有可能就是未經受生者、自生者、受生者)。另外還有一些希臘人的解釋則是赫密士來過這個世界三次,在大洪水之前與之後都來過。在第三次降臨期間,他「認出了他自己」並因此得到了崔斯墨圖這個稱號。
古埃及人認為聖殿藏經室,亦即「生命之屋」中的神學、禮拜、技術相關文章的作者是托特。於是最早在公元前第三或第二世紀的占星術、煉丹術、魔法與哲學性文章據說都是由埃及文翻譯為希臘文,作者為赫密士‧崔斯墨圖。
(中略)
赫密士教派的信徒形成宗教團體(《阿斯克勒庇厄斯》1.41;《赫密士文集》VII,2),聚集在聖殿周圍或聖殿內,專心膜拜與教學活動。在據稱是崔斯墨圖所寫的書籍中提到,赫密士思想家並未將哲學和神祕主義之間清楚地一刀劃開。因此,若以現代世界中的飛行員以飛航模擬器進行有效率的飛行訓練,那麼古代的占星術也可當作一種靈性練習,引導練習者欣賞神聖的作品,訓練靈魂追求心靈的提升。同樣地,煉金術可以幫助赫密士信徒以金屬做實驗,達成他們希望透過重生的祕密在他們內在實現的徹底變化。
神祕主義為拿戈瑪第經集中為赫密士與諾斯底教派的文章提供共同的背景。赫密士使用神奇的字詞與母音對天上的星體下達命令(〈第八與第九的論說〉56,17-22)。他教導該如何用靈魂將雕像創造為神(〈完全的論說摘錄〉68,29-31)。赫密士和煉金的術士一樣,成功超越了他自己的身體,因此他能夠看到自己(〈第八與第九的論說〉58,8)。這些魔術、降神和煉金的方法在諾斯底教派的祈禱和禮拜儀式中也都有明確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