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至愛、斷送大好前程?!是「你」放任過去累世業力造成此生阻礙?

瑪麗的輪迴故事

從生命之書的輪迴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深受前世影響的性格特質,是如何呈現出更好或是更糟的行為。瑪麗出生在法國一個富裕的家庭,有一個兄弟和一個姐妹。她是個長得不錯、友善溫和的人,但總是帶著一種憂鬱的情緒;雖然沒有任何明顯的原因使她悲傷,但這股情緒似乎主宰了她的生命。瑪麗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時尚設計師,她也有這方面的天分和機會,但是卻缺乏一股積極的動力。她努力地完成學業並打算開始她的職業生涯,但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異常的領域中,她卻讓自己的憂傷阻礙了自由意志的發展,這即足以將成功拒於門外了。

時光荏苒,瑪麗遇到一個非常愛她的男人。她過去也不乏追求者,只是戀情都很短暫,對方往往因她那種毫無生氣的個性而無法繼續交往下去。但是這個男人不一樣,雖然瑪麗告訴自己,她並不愛他,但是內心深處她的確是愛著他的。他追求瑪麗好一段時間,但瑪麗一直把他推開,說自己對婚姻不感興趣,所以到最後,這個男人終於放棄了。

失去這個男人,瑪麗就失去了此生的至愛,因為她原本注定要嫁的這個人,是她的「生命織錦」中的一部分。這個經驗嚇醒了瑪麗,她開始逐漸明白,自己那陰鬱孤僻的習性正在毀掉她的人生,她必須有所改變。瑪麗也意識到自己有多愛那個男人,因此試圖挽回他的心,但是在此同時,他已經娶了另一個女人。瑪麗已然失去了跟他在一起的機會。

瑪麗也設法重新展開她的職業生涯,發現這並不容易,因為她最好的時機已經不再,大部分的機會都已經從她身邊溜走了。瑪麗努力追上她落後的工作進度,試著去達成她的人生目的。瑪麗的領悟觸發了一種靈性的覺醒,她開始重新找回真正的自己,也開始發現自己內心的喜悅。她明白到生命是多麼的珍貴,覺得自己像是從一個漫長的夢中醒來,開始尋求內在的靈性以及對奧妙生命的理解。在這個轉世中,瑪麗解決了若干舊的靈魂業力,但是花了比預期更久的時間才使自己醒悟,因此她的人生目的還沒有全然地達成:她沒能達到自己能力所及、理應完成的任務。誠然,瑪麗努力過著醒悟後的人生,她仍然得在來世彌補自己這一世尚未完成之事。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是如何對整個人生的過程造成影響並非每個性格特質都是直接由業力造成的結果,但有許多是這樣沒錯,就像這個例子。瑪麗大可早點掙脫自己憂鬱沮喪的心境,那是在她所能掌控的範圍之內,也是她的自由意志,然而她並未行使那樣的自由意志。好在瑪麗結束這一世的人生時,是帶著一股想要做得更好的決心,這將對她下次的轉世有很大的助益。

要找出使瑪麗感到憂鬱沮喪的業力根源,我們可以打開生命之書,看看她更早的轉世,那是在十七世紀的德國,當時瑪麗是一位名叫漢斯的男性,出生於一個信仰虔誠的家庭。漢斯的父親是一位牧師,將他的會眾經營得有聲有色。漢斯是四個小孩之一,屬於安靜的那一型。當時的時局艱困,漢斯的家庭也面對著許多挑戰。

漢斯長大後成為一名會計人員,但他並沒有努力於工作上的精進,僅是勉強混口飯吃。他深深地愛上一個心地極為善良的女子,並且與她結了婚;之後,當她在一場馬車的意外事故中喪生時,漢斯哀慟到幾乎要瘋了,他無法成眠且筋疲力竭,這使得他後來上班總是遲到,最後終於丟了工作。雖然他找到另一個工作,但並不是很理想,使得他的生活變成了一場無盡的掙扎,更使得他對生命失去了熱情。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漢斯逐漸養成陰鬱、乖僻的言行舉止,以及失敗者的生活態度。他的朋友們試著幫他打破這種心態,但他頑固地不肯聽勸。所以,漢斯從來沒真正去解決他的問題,而是帶著他的悲傷,無聲無息地結束了一生。

 

本文摘自《什麼樣的業力輪迴,造就現在的你:解開金錢、健康、人際關係、工作、共業的迷津
作者: 芭芭拉.馬丁& 狄米崔.莫瑞提斯
橡樹林出版

 6,122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