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萬事萬物懷抱著尊崇與奉獻之心—成為一個有靈魂深度的人
身為秘修學徒,我們應該默默地實踐「知識之道」,並且避開外在的眼光,不讓任何人察覺我們的改變。我們要一如往常,持續完成自身的職責,並專注於事業之中,讓改變只發生在肉眼所看不見的靈魂深處。
首先,我們的內在生命對於值得尊敬的萬物需充滿奉獻之心,這種基本感受將化為靈魂生命的核心,就如同陽光使萬物富有生氣般,內在的崇敬之心也會使靈魂中的各種感受充滿活力。
剛開始時,或許我們並不容易相信,懷抱崇敬的感受與高等知識存在著關連。這是因為我們將知識當作獨立的技能,與靈魂中的一切無關,所以忘記我們是透過靈魂來認知。感受之於靈魂的作用,就如同食物之於身體,假如我們不吃麵包,改以石頭當作食糧,身體機能就會停止。這點對靈魂亦同,我們透過尊崇、敬意與奉獻來滋養靈魂,藉此使靈魂得以健壯,尤其有利於知曉真理的能力。相反的,對值得讚賞的事物投以鄙視、厭惡與輕蔑,則會癱瘓並削弱我們的認知能力。
對靈性研究者而言,這種靈魂真相可以在靈性氣場中看見。修習奉獻與敬意感受的靈魂,會使其靈性氣場隨之變化。原本看似紅黃色或紅棕色的氣場消失,轉而成為藍紅色調,表示我們的認知能力已然提升,如今能夠接收環境中原本無法察覺的訊息。崇敬心會喚醒靈魂中感同身受的能力,進而吸引周遭事物中以往所隱藏的特質。
當我們將另一種感受也納入其中,便能更強化透過奉獻所得來的成效,前提是,在修習過程中,必須逐漸擺脫對於外在世界的印象,並追求內在生命的積極發展。假如汲汲營營於凡塵樂事,且不斷流連於諸多感官印象之間,我們將無法找到通往靈修知識的道路。但這並不表示秘修學徒應該對外在世界感到麻木無感,而是讓富足的內在生命引導我們去應對外在世界的印象。
感受豐富且富有靈魂深度的人,在穿越美麗山景時所獲得的體驗,與內在生命感受貧乏之人截然不同。內在體驗是窺見外在世界瑰麗容貌的唯一鑰匙,當我們旅經汪洋時,根據我們以往內在生命的發展,即決定了當下是否只有屈指可數的內在體驗與靈魂產生共鳴,或是我們能感受到深埋於世界靈魂中的永恆語言,並得以解開神秘的造物之謎。
為了與外在世界建立起意義深長的關係,我們必須學著與自身的感受和想法共事。我們身邊的世界無處不是上帝的光芒,但我們必當先體會自我靈魂中的神性,才能夠揭露遍布於我們身邊的恩典。
前人告訴作為秘修學徒的我們,生命中必須有些時刻能讓自己單獨,且悄然回歸自我。這個時候,我們不應再屈服於自身的憂念,因為這將使我們與努力的目標背道而馳。我們應該讓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也就是外在世界所傳達而來的訊息,在全然的寂靜中再次迴盪。在如此靜默的片刻,每朵花、每隻動物,以及每個舉動,都將揭露我們意想不到的秘密。我們藉此準備不同於以往的目光,迎接對外在世界的全新觀感。
本文摘自《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接通靈性世界、領悟生命真義的靈修指南》
柿子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