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通靈傳訊反而越幫越忙?建構靈魂與身心之間的橋樑

 

 

文章轉載分享自:羅可曦說說話

 

最近,不約而同幾位友人與我聊起過往二十多年的靈修生活往事。

 

共時性當中,其中兩位友人聊到同一個話題:「當時那幾位靈媒朋友是老師?還是沒有通靈傳訊能力的你才是老師?這麼多年下來,我發現你才是真正陪伴大家靈修成長、開啟真實靈性的那個人。」

 

看到這裡,讀這篇文章的人可能會以為我要塑造自己是偶像或意見領袖,但其實是這樣的…..

 

我過往人生常以為各個通靈傳訊者所傳遞的高靈訊息是高度正確,我常不自覺地遵照辦理,有點像是:我想相信自己,但我無法相信自己,只好選擇相信高靈訊息。

 

然而,就像我哥常說的:「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往左或往右走的時候,評估自己能承擔多少責任,往比較冒險的那一邊走就對了!」

 

於是我離開所有共修朋友圈,決定自己冒險探詢,一步一腳印,沒想到,原來自己的直覺竟是正確的:「其實是因為我沒有能力相信自己,我才只好相信高靈。」

 

我繼續探詢,為什麼我和大多數人都沒有辦法相信自己,變得只能去相信高靈,甚至潛意識認為能通靈傳訊的人的序位是比較高的?

 

歷經滄桑歲月,我終於找出原因!

 

原來,整個地球絕大部分的教育單位都在壓抑「感知力:感覺、分辨頻率的能力」,讓人們失去心智與身體的感受力,然後過度教育理性邏輯,讓人們每天處在只思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不是「放慢下來,專注感覺與觀察,真正地感受這個世界、這個當下的你我」,久而久之,就會失去感受自己的能力,變得無法相信自己的感覺,進一步變成無法感受他人,人與人之間失去了連結,孤單、寂寞、匱乏的念頭就上來了。

 

普遍教育單位提供的過度邏輯辯證思考訓練更進一步壓抑真實感覺,邏輯思考速度越快,離感知能力越遠,感知能力越來越遲鈍,就演化成每天吃不健康的食物也沒感覺、每天怠慢自己的伴侶與孩子也沒感覺、每天破壞生態環境也沒感覺。

 

思維方式慣性化為「不斷尋找答案,而非感受答案本身」的狀態,導致常常失去歸屬感、沒有人生方向、沒有自我價值等等的匱乏感。

 

備註說明,學習邏輯是重要的,感知力和邏輯一起併用,頭腦將會發揮的更好。

 

許多宗教或身心靈學習者常說:「你這樣很頭腦!你這樣很物慾、很物質化!」

 

這些是不精準用詞,多半是要表達「不要只用邏輯和慣性思維來做人處事」,可能是說這些話的人自己本身沒有啟發感知能力,於是只能說出模糊不清的評斷式語言。

 

通靈傳訊者和一般人一樣,其實只是感知力比較開啟一點,但一樣要藉由身體和心智運作來實踐靈魂的力量(夢想力、想像力、意象),用生活實修來建構架接靈魂與身心之間的橋樑,感知力和邏輯併用就是橋樑本身。

 

例如踏實的學習芳香療法需要一種一種地感應植物,就好像是真正的中醫,中醫是能量感應醫學,現在的中醫大多被邏輯化、藥廠化。

 

關於感知力與靈魂意象相關學習的內容還有太多可說…….不管會不會通靈,沒有將靈魂的意象落實在生活,難免是「尋找答案,而不是感受答案本身」。

 

11/23起_《共感生活學》實練工作坊:隱藏在經典之外的遺失環節,啟動意象,共感創造(請點圖片連結了解課程詳情)

 8,144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