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肯定句?!」可能只是隱藏你的不快樂—甜檸檬效應

 

[themify_box color=”light-yellow”]雖然調整自己的語言,有助於進行「正向」自我催眠,調節潛意識狀態,有些時候用「正向」或「負向」來陳述,可能並不那麼恰當,佛洛伊德曾說人內心都有「離苦趨樂」的渴求,當我們用正負向來描述語言內容時,很容易在內心裡產生「只要多說正面陳述的話語,潛意識就會愈來愈正向」的反應,畢竟我們都不愛痛苦,對吧?然而許多時候,我們很有可能表面上用正向的方式來「自我激勵」,實際上內心真正的聲音,卻是懷抱著焦慮、不安甚至恐懼的心情,以致於當我們愈是進行正向自我激勵,反而增加更多潛意識裡的焦慮![/themify_box]

 

正向語言,不一定帶來正向結果

在史蒂芬.吉立根(Stephen Gilligan)博士所撰寫的《生生不息的催眠聖經》這本書中曾經提到,催眠經驗不一定都是正向的。最後決定我們所能獲得催眠品質是好是壞的重要關鍵,不單單是催眠師所講出來的話語,而是當事人是否處在身心放鬆、允許情緒自然流動的狀態下當我們能夠在催眠過程中,持續維持住一個身心穩定的狀態。就如同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裡,創造出涵容、具有正向轉化力的安全空間,即使有負面經驗浮現,這個安穩的空間也能將其轉化為可運用的正向資源(吉立根博士稱之為「教練狀態」)。相反地,當我們的身體呈現僵化、緊繃的反應時,大腦的神經傳導將會把輸入的正向訊號封閉在負向循環的迴路裡,藉由這樣的概念,我們得以知道,光說出正向肯定語不夠,還需要在說出這些句子的同時,身心維持在放鬆與充滿彈性的狀態才行,而這也是為何坊間所教導的正向肯定語,往往無法帶來理想效果的原因之一。

從吸引力法則開始火紅之後,正向肯定句已經成為身心靈界非常流行的技術,好像凡事只要默唸肯定句,就能夠消災解厄、產生神奇的療癒力,就好像是在默唸神奇的咒語一樣,只要學哈利波特唸一聲:「去去走!」煩惱、焦慮、恐懼等情緒就會自動退開。然而許多所謂的「正向自我暗示」,看在受過訓練的催眠師眼中,其實跟一般人所認為的語言習慣,還是有一段落差的,當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反覆持續對自己進行可能存在著負面影響的自我暗示時,時間久了,反而會在身心狀態上失去平衡,最後造成內心情緒混亂,甚至影響人際和諧、親密關係或工作表現!

 

不承認心中的酸澀,只好說檸檬是甜的

從心理學上來說,這種用看似正向肯定陳述,來掩蓋內心真正的情緒,叫做「甜檸檬效應」。簡單來說,因為自己現在過的生活,可能並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例如:薪水買不起房子、喜歡的人不愛自己,或是父母親曾做出讓自己受傷的事;所以透過言語或行動,假裝對這些事物存有好感跟喜愛,或是催眠自己其實擁有足夠的力量跟這些人事物對抗,只是自己不想搭理對方。如此一來,就能假裝自己一切都很好、生活都很滿意,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內,也就可以迴避內心因為失落而產生的痛苦了,就像是吃了一口酸澀的檸檬,明明覺得嘴中充滿苦澀,卻還要一直說「這檸檬怎麼這麼甜啊!」,「如果我承認自己過得不好,那就真的成為一名魯蛇了!」這句話,可說是有甜檸檬心態的人,真正想大聲呼喊的心情。

比起其他的自我防衛,甜檸檬效應帶來的潛在影響,往往更不容易被我們所察覺,讓人慢慢相信自己真的過得很好,進而無法自拔!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薪水不調漲、房價持續升高、孩子不好帶、親密關係也隨著個人自主性提高而有好多「眉角」,更別提有些人可能還有學貸、奉養父母親的壓力,在職場上,不管是哪一個行業,都正面臨激烈挑戰與衝擊……在這種情況下,真的會讓人很想躲在小確幸裡面,持續安慰自己的失落。

 

「正向思考」可能只是隱藏你的不快樂

許多書籍或網路文章,不斷灌輸人們「正向積極才能改變生活」,靈性圈的吸引力法則便教導我們「你的信念創造實相」,似乎暗示我們如果不夠樂觀、有愛心或懂得寬恕包容,生活當然會越來越差,更慘的是,這一切都讓我們對於負面情緒感到害怕,隨著現代人際關係的疏遠,以及臉書所創造的「面具文化」,我們愈來愈不敢讓別人知道「其實我過得不好」於是只好不斷透過自我催眠的方式,告訴自己:「我其實過得很好!」

 

面對自己,改變假性正向自我催眠

在佛教裡有所謂的「知識障」,這點在身心靈療癒的圈子裡其實很常見,平常持續默唸肯定句,或是告訴自己「信念創造實相」的人,往往以為只要改變了自己的說話方式改變信念,甚至強迫自己改變情緒,就能夠創造出截然不同的生活。畢竟心理學上確實有些研究指出︱假裝久了,就會變成真的。所以,雖然我此刻感受不到快樂,但只要假裝快樂與平靜,時間一久,就有可能真的感受到內心的舒適自在了。擁有這樣想法的人,往往都是深受「甜檸檬效應」之毒的受害者,因為沒有真正清理過去經驗帶來的傷痛,反而持續在上面覆蓋一層又一層的糖衣,到最後連自己真正的情緒是什麼,都變得片段而破碎,這樣的人反而是最難改變與自我療癒的。

身為諮商心理師,我有時會發現隨著專業名聲的累積,想要好好誠實的面對自己,比起還是學生的時候,困難度變高了。有時當我與好友傾訴心事,或是尋求專業協助之前,心中都還會冒出「我都已經是個領有國家執照的心理師了,怎麼連這點簡單的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挫敗感。偶爾也會出現一些自我懷疑:「如果我自己都克服不了這些情緒困擾,那我怎麼有辦法幫助當事人離開他們的情緒風暴呢?」然而我發現要減少甜檸檬效應的致命威脅最好的方式,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所面臨的限制,當我能真的誠實面對內心混亂與不安,反而重新看到自己有許多回應生命挑戰的資源,並能透過朋友、親人或療癒師的協助,再度回到平靜、放鬆與自在的狀態裡

 

內文節錄自《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的生活》
作者: 張義平(幽樹)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購書連結:https://goo.gl/GL2WYi

 

3/31_《潛意識自癒力》新書分享與催眠自癒體驗會_張義平(幽樹)

4/21_《潛意識自癒力》催眠心理學及情緒療遇一日工作坊_(幽樹)張義平

 10,537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