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中午或是晚上,都將靜默融入你的生活裡,是尋找聖殿的必要步驟 !
從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挪出時間,找一個可以靜默的地方,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個問題。從這點來看,找出聖殿成了非常實際的事。身為一名修士,我的生活離不開這個受祝福的時間和靜默的場所,但我也曾和俗世的人們一起工作,擔任教職和避靜的帶領者;所以我現在的提議,是出自多年來和找尋聖殿的世俗之人做過的討論。
我先從忙碌人群中、處境較難的人們開始:已有兒女的年輕夫妻,他們必須以無二的決心,開始進行尋找時間和地點這項艱難的任務。如果孩子們還在嬰兒期,兩人就必須撥出許多時間照顧嬰兒,干擾也無可避免。不過,只要孩子過了嬰兒期,我會提出和今日文化不同的建議:訓練孩子和你一起實行靜默。
美國小兒科醫師班傑明.史波克(Dr. Benjamin Spock)在其著名的《育兒寶典》(Common Sense book of Baby and Child Care) 中所倡導的、不受約束的自我表現,可能已被家庭生活給濫用了。英國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約翰.皮爾斯(JohnPearce)曾明言,近幾年來,照顧兒童的方式已經悖離正道了。
「我必須警告讓兒童盡情表現自我這件事,」他說,「兒童必須發展出自我控制的人格,否則就會過度活躍。為人父母者害怕為兒童設定界線,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就這點而言,拉丁國家那些較少受到史波克影響、仍對孩子充滿愛心的家庭,便令人印象深刻。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些孩子們學習與父母親一同默禱,同樣的情形也可以在佛教國家中見到:他們的幼童與比丘一起練習打坐並學習冥想。英國唯一的一間佛教學校是位在西薩塞克斯郡的小學,五歲以上的孩子們以靜思開始每一天的生活。在基督教信仰的歷史中,桂格教派(Quaker)學校每日聚會的固定活動,也是舉行靜默。
我們的社會說,要確定孩子們有足夠的運動量,於是我們在他們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費盡心思地幫助他們從事各項運動;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勇氣和決心,為孩子的精神健康付出相同的心力,教導他們如何珍惜讓身體靜止不動,以及靜默。
當然,父母本身得先能欣賞靜默。我們就先來看看成年人實行靜默的可能性。享受靜默的最佳時段有兩個:清晨和夜間。你可以將靜默排入清晨和晚間的生活節奏裡,比較輕鬆進行的方式是,你可以在你的生活空間裡,創造出一處真實的聖殿;這一點也不麻煩。你可以簡單地以一根蠟燭、一幅畫,或你最愛的句子裝飾靜默的地點;你也可以在室內某個角落放一個坐墊,或挪出可以全家人一起參與的空間。
這種移動身體、前往一個定點的紀律,對於尋找聖殿非常有用,你就好像來到一個美麗的事物面前,無論它是天然的或人工的。相較之下,單身或沒有孩子的夫妻,更能輕易地將「動身到這些地點」,納入每日的生活規律裡。只要好好服從你為自己的生活節奏所做的選擇就好。至於有孩子的家長,夜間讓孩子跪在床邊晚禱的虔誠習俗,便已將上述各點結合在一起了。這樣的孩子將學會珍視禱告,而神聖的地點就是他們跪地的床畔。這會是一個可移動的聖殿——不論你身在何處,都能進入自己的聖殿。如果你做不到,那麼和孩子在家中的聖殿共享片刻時光,也一樣美好。
倘若你真的沒辦法在家裡實行這個需要特別安排的儀式,不妨考慮在工作地點的午休時間。許多市區中心的教堂,中午都開放給民眾入內祈禱,許多企業也設有冥想室,甚至在公司內部設有瑜珈教室,讓員工可以在午休時間免費使用。除此之外,還有不斷成長的寧靜花園運動(Quiet Garden Movement)。這是一位英國國教牧師於一九九二年所提倡的,目的在設立一些對外開放的免費花園;這些花園皆位在一處寧靜的地點,以其美觀及有益健康的沉靜特性,吸引人們來此享受靜默的樂趣。
現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寧靜花園,從西薩塞克斯郡、渥斯隱修院附有池塘的大型花園,到耶路撒冷擁擠市區、僅種了少量花朵的小型公園。這個活動凸顯了靜默本身的特質,以及全球人們對它越來越強烈的渴求:希望它重新回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你在生活中確切實行靜默的最好辦法,也許是以一天或數天的時間避靜、體驗可能的深度靜默;這麼做可以促使人們下定決心、想在回到家後就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現代人需要很強的誘因,才能打破無法放手的忙碌狀態。體驗避靜則可以產生脫離束縛所需的動力。在一個不提供你消費主義(「選擇入住我們的旅館,體驗平和與寧靜的生活」)、或把你的努力視作瘋狂(「要小孩子做到靜默是違反自然的」)的社會環境下,想做到靜默是很困難的。但是,不管在早上、中午或是晚上,將靜默融入你的生活裡,卻是尋找聖殿的必要步驟。
本文摘自 :
一個人的聖殿:安頓心靈的七項修鍊
克里斯多夫.傑米森
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