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不甘?示弱何妨!若想彼此溫柔相待,總有一個人得先溫柔自己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楊絳
小時候,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困惑,常常認為,如果有一天我們長大了,幸福就會如期而至。但越是長大,越是明白生活的粗暴;越是成熟,越是懂得世事的艱難。人生之戲,沒有一齣是好演的。沒有彩排,沒有預定的結局,莫名其妙地就開始了,又莫名其妙地要我們看著它結束,所以我們才怯弱地問: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處處是對未知驚喜的期待,所以我們總是深懷希望;處處是對未知驚懼的焦慮,所以我們處處防備,隨時準備攻擊,外表的悍然,體現的只是內心的惶惑。
於是,生命就在平凡中一邊期待未知的驚喜,一邊準備攻擊未知的驚懼。所以,我們內心深處最渴望的便是對世人、世事的掌控力。而能讓我們確認自己掌控力的唯一證明,就是讓那些和我們相關的人按照我們希望的樣子來活,和我們相關的事按照我們希望的方式發展,那些和我們相關的結果按照我們希望的方式出現。唯有如此,我們才會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安全與幸福。於是,我們本能地把破壞肉身愉快安全和改變內心對掌控力預期的,統統都視作受傷,如是,因愛而喜,因恨而怒,因悲而哀,因憂而怨,因苦而煩。
一旦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的負面情緒就爆發了——那是一種失望甚至絕望,源於自身對世界的無法掌控。但那些被我們視作洪水猛獸的種種負面情緒背後,掩藏著的是一顆受傷的心,說到底,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只是受傷後的自衛反應。那些暴跳如雷的人,那些深夜痛哭的人,那些日夜傾訴自己苦難史的人,以及那些不斷挑剔、批判、翻舊帳的人,之所以那麼不可理喻,那麼粗暴,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受到了觸及靈魂的傷害。不是他們不願意溫柔,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免於受傷;不是他們難以相處,而是他們深陷於彼此粗暴傷害的惡性循環裡,忘了其實可以溫柔地與世界相處。
世間唯一的真理是:你向世界釋放了什麼,世界便回報你什麼。若你釋放的是抱怨,得到的必然是指責;若你釋放的是批判,得到的必然是批判;若你釋放的是攻擊,得到的也必然是反擊。如果我們不先停止傷害,便會永遠在彼此傷害的深淵裡掙扎。若是我們懂得粗暴背後掩藏的是受了傷的靈魂,若是我們明白攻擊背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若是我們理解反擊只會讓彼此的傷害變得更深,我們便能努力去終止那些本能的攻擊和反擊,原諒那些有意無意傷害我們的人。
若想彼此溫柔相待,總有一個人得先溫柔自己,即使,它看上去是一種示弱。主動終止傷害的人,無疑要先承擔更多的傷害,但多挨一刀,為的是少挨繼續糾纏下去而得來的十刀百刀。是的,我們可以停止攻擊,不再暴烈地與世界相處。
本文摘自 :
心有不甘?示弱何妨!
楊程程
龍時代
9,397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