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命選擇意識的三個練習
轉化程序的第一個準備階段就是意識到我們擁有兩個選擇。有可能可以藉由意識到自己的自動化反應──可以防衛、罪惡感、幻想、憤怒、衝突、我們行為的反對、悲傷、分離、個人主義、優越感、自卑感、過去的沉重包袱、對未來的恐懼、匱乏甚至是疾病等等形式表現於外──透過信任、統一性、豐盛、唯一真實的時刻:當下、我們行為的正確性、我們所有由心引導的言語與態度,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
傑森在文章最後推薦了一種改變習慣的練習:
在接下來的幾天當中,專注在以下三個概念上——
- 觀察自己的思緒、意念與意願,試著確定那些思緒、意念與意願是來自於內心或是小我。
- 給他人你所想要收到的東西:微笑、時間、溫柔的想念、傾聽、體貼與分享所愛。
- 注意你所有給人的東西,也會給到自己身上,因為我們都是相互連結的。
我全神貫注地讀著令我大開眼界的內容,沒聽見傑森走近的腳步聲。他看到了我面前的那疊文件,於是問我心得。我將自己對於內容的疑惑不解老實地說出口,並且把自己綜合出的重點念給他聽:
「根據你的說明,我們都是在自動性的作用之下行動,並且由掌控我們的小我所引導。確實也是如此。這些日子我也意識到自己在面對某些情緒,像是憤怒或是悲傷時,會選擇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心牢裡。我明白其實自己只會對小我──那個把我囚禁在我自己的信念裡,並且把錯歸在他人身上的小我──所過濾過的事情採取行動。」
「沒錯。小我只能活在自身就是整體的錯覺中。」
「就某方面來說,我總是推開同一道門,也就是恐懼之門。你說若我接受相互連結的假設,就可以選擇離開第一道門,改為進入出現在我面前的第二道門了。也就是你所謂的信任或愛的狀態!」
「為了進入那種狀態,就得放棄分立的信念。我們與身旁的人形成的只會是一個整體。」
「你想說的是什麼呢?就外型上,我與你、山、樹木、石頭、桌子、其他人等等是不同的。我是獨一無二且與你分立。」
「你確定?就這點上,科學給了我們一個有意思的觀點。我們的身體是由一百億個不同的細胞所構成。這些細胞又各自群聚組成器官與組織。一個細胞是分子的集合體,而分子又是依照秩序連接的原子集合體。你知道什麼是原子嗎?原子是由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圍繞周圍的負電電子所組成。而一切就從這裡開始變得有意思了。最為精密的儀器判定出原子核的體積比整個原子小十萬倍。我們因此可歸納出原子內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是空的。」
「那是說一個原子相當於幾乎百分之百是空的微型能量?可是物質不是由原子所構成的嗎?」
「是的,事實上就跟宇宙間所有存在的活性與惰性物體一樣。但如果我們把原子核放大到跟地球一樣大,兩個原子核之間的距離,會比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還遙遠許多。在我們眼中顯得堅固的物質,在顯微鏡底下只不過是由空白組成的能量集結。」
我思考著身旁周遭的一切。我實在很難將桌子想像成一團空氣。至於我的身體,又更難了!要是我理解傑森的論證的話,我們原來只是一個巨大的振盪團塊。因此,所有的一切,實際上都是相互連結的。
本文摘自《零公里:我與幸福的距離》
遠流出版
2,283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