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本源學—穩定身心健康的三大自我認知

 

六○年代移民以色列的美國醫學社會家艾倫.安東諾夫斯基(Aaron Antonovsky),因為一項研究報告而備受矚目:在一項有關停經婦女的調查中,二十九%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心理穩定而健康—儘管她們全部經歷過恐怖的戰爭。於是安東諾夫斯基提出一個問題:是什麼賦予了這些婦女堅強的力量?他開始對健康的根源進行研究。

在詳細訪談當事人之後,他發展出一種說明健康基礎的理論。構成中心條件的第一個要素是「理解認知能力」:對於所發生的事情,我能夠領悟整體的前後關連嗎?對於所發生的事情,我能夠提出解釋嗎?即使我們的認知還無法解決問題,但是仍會感到安心一些。

安東諾夫斯基提出的第二個要素是「應變處理能力」,也就是抱持著危機也能帶來轉機的信念,或者因為有過更不順遂的經歷,所以感覺凡事再也難不倒。「信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把希望寄託於某個人、家庭、一個團體,或者相信某一種更強大的力量。祈禱便具有安撫人體系統的作用,因此屬於東方傳統的梵唱—不斷反覆唸誦具有宗教意義或啟發心靈的咒語—儼然成為一種治療方式。在大多數的印度阿育吠陀醫院裡也內含寺廟,當夜晚溫度不再那麼炙熱時,病患便會前往那裡祈禱。他們不認為這是一種迷信,即使飛機工程師或銀行職員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相信冥冥之中存在著一種未知的力量,既無法計畫也無法預測,而是驅使著他們心懷敬畏,並且謙恭臣服。對此質疑的人士,傾向於將這類現象貶為安慰劑效應,但是這種解釋過於狹隘。

 

♦心理健康,身體也跟著健康

現代人所稱的「靈性」,今日在醫學上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突出,也正是安東諾夫斯基的健康本源學之第三項關鍵要素「意義感」。或許前南非總統曼德拉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二十七年的政治牢獄生涯並未將他擊潰,這段期間他透過函授課程,完成倫敦大學法律學位,出獄之後立刻重新活躍於政壇。他的目標是消除「南非種族隔離」以及使南非獨立。他到老還能歌能舞,享年九十五歲。

當這三項矩陣要素會合時,便產生一個交集部分,安東諾夫斯基稱之為堅定而一貫的信念」,是一種在外在環境的刺激下,從自我內心發展出的認知。「堅定而一貫的信念」越強,心理健康狀態就越穩定,對身體也將產生巨大的功效。以此考量為基礎,他發展出一個健康來源的理論,也就是「健康本源學」。這是西方主流醫學核心「疾病發生學」(pathogenesis)的對照。「疾病發生學」是探討疾病起因的學說。

♦喚醒體內的醫師

可是什麼是身體內的醫師?我們如何喚醒他?決定性因素是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西醫經常說:「沒錯,如果我們也和自然療法醫師一樣,花這麼多時間在反而共同創造了一個如今讓我們覺得匱乏又不人道的醫療系統。真正的秘訣其實在於:病人身上,那麼我們的病人也會好起來。」然而姑且不提為什麼身為醫生的我們無法徹底改變情況,一位好醫師應該平等看待病患。面對病人時,我不會因為我的醫師頭銜和任職醫院背景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我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他們。有些醫生相信,充分顯露個人威信是達到療效的必要條件,然而結果經常適得其反。

當我巡視病房或在醫院看診時,面對的病人其實都是真正的專家,因為他們最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知道驗血或電腦斷層掃描無法判讀的細節。此時真正的醫術,就在於探測是什麼原因使他們衰弱與生病。病症的起點,可能也是使他們康復的契機,至少症狀將會明顯改善。

 

本文摘自:《回歸自然療癒力:德國自然醫學博士證實真正有效的療法》
方智出版

 

1/5&12 好評加開【光界神醫】兩日工作坊__光界三療法人人可學可用__鄭福長+周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