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遇不到深刻而親密的關係?《奇蹟課程》談愛

 

常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就是遇不到深刻而親密的關係?」

當我們單身時,小我會教我們說,只要你能擁有一段關係,所有的痛苦就會煙消雲散。然而,當關係繼續發展下去,其實會帶出更多我們既存的痛苦,這正是關係的目的之一。在關係中,我們學習到慈愛、接納、放下、寬恕和無我。在單身時,我們很容易忘記,關係中其實充滿了各種挑戰。直到一旦進入關係中,我們才會清楚憶起那些挑戰為何。

關係不一定會帶走痛苦,唯一能「帶走痛苦」的,是治癒那引發痛苦的原因。讓我們痛苦的,不是生命中缺了另一個人,而是即使他在身邊,我們的所作所為卻令自己痛苦。懷抱純愛的人對弟兄別無他求,只願弟兄能得享平安,因為唯有如此,我們自己才能得享平安

有好幾次,我反覆問自己:「你希望對方得到平安,還是希望他打電話來?」單純地愛一個人,其實是在修復我們自己。因此,小我才會不停反抗,機關算盡地妨礙我們去體驗任何形式的愛。當兩個人在上主的懷中相聚,他們之間的高牆便會倒下。此時,對方不只是一具身體,而是一門更深更廣的功課。事實上,他們確實比我們以為的更深更廣。上主之子沒有一絲一毫的不完美。在戀愛中,會有那麼一剎那,我們看見對方圓滿的真相。他們是完美的,這並非只是我們的想像。

但是,我們很快就又陷入瘋狂狀態。一旦光明乍現,小我會傾盡所能地掩蓋光明。突然間,我們在靈性上瞥見的完美,又化作有形世界中的相互投射。人們並不明白,完美的靈性世界和不完美的形相世界是並存的。由於不明白這一點,我們四處搜尋物質的、形相上的完美,認為一個人有完美的靈性還不夠,還要有完美的外表才行。他們必須很懂得穿著,必須通曉事理,還必須有迷倒眾生的個人魅力。再也沒有人甘心當個凡夫。我們把對方理想化,而當對方未能符合期望,我們就大失所望。

只因為別人平凡就拒絕人家,這種情況簡直快要變成一種集體的精神官能症(neurosis)。人們常問:「我什麼時候才會遇到我的靈魂伴侶?」事實是,除非我們準備好接受那個人的到來,否則祈禱也沒有用。因為即使是靈魂伴侶,對方仍是一介凡夫,和我們一樣在歷經成長的過程中。

為了準備好迎接一段深刻的關係,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學習如何讓另一個人發揮他最大的潛能。伴侶之間應該在彼此的生命裡,扮演類似神職人員的角色,應該協助彼此觸及內在最崇高的部分

 


回顧過去,的確可以釐清許多問題。但是,療癒並不發生於過去,而是發生在當下。這些年來,人們瘋狂地把自己當下面臨的種種絕望,全歸咎於童年發生的事。小我不要我們看出:我們的痛苦,並非源自過去未能得到愛,而是源自當下未能給出愛。救贖只發生在當下,透過改變當下,我們能改變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對小我來說,這個觀點太挑釁了,我們若擁護這觀點就會受到小我的批判。就算我們是從父母身上,習得了缺乏愛的態度,但是否定父母的模式卻會更鞏固它們,最後連愛也幾乎束手無策了。毫無止盡地查探黑暗,並不會帶來光明。因為探討到某個程度之後,它便會變成一種循環。朝向光明的唯一途徑,就是進入光明之中。

過去,我常過度擔心別人是否會支持我,卻很少反省自己是否支持過別人。後來在關係中,我瞭解到自己該做的,是讓男人感覺到自己像個男人,而不是耗費時間在擔心他是否像是個男人。唯有自己先成長到最佳狀態,才能幫助另一個人也成長到最佳狀態。成長來自專注在自己的生命課題上,而不是別人的課題上。

《奇蹟課程》說:「任何事件唯一可能缺少之物,不外乎你尚未給出的那一份。」我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等待某個男人來讓我感覺自己「像個真正的女人」。但是,當我明白我的陰性能量不是靠男人給的,而是我給予自己和對方的禮物時,我的男人才得以展現出他的陽性能量。

童話故事《青蛙王子》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大大影響了別人轉變的可能性。在故事中,公主親吻青蛙,青蛙於是變成王子。這個故事說明了,愛有一種奇蹟般的魔力,能創造出一個空間,讓人在其中自然而然發揮出無窮潛力。這是嘮叨、企圖改變別人、批評或訓斥,都無法做到的。

《奇蹟課程》說,我們自以為瞭解別人,其實是想知道別人是否值得我們的愛。然而,除非我們先愛他們,否則就不可能真正瞭解他們。因為凡不被愛的,無法被瞭解。我們讓自己與別人保持在分離的狀態,然後等著他們來贏得我們的愛。但我們都忘了,人們之所以值得我們的愛,是因為他們是上主的創造。只要我們還在期盼別人做得更好,就注定會一直失望下去。但是,當我們帶著贊同和無條件的愛選擇支持他們時,奇蹟就會在雙方身上發生。這是關係之中最關鍵的部分,也是最終的奇蹟。

 

本文摘自《愛的奇蹟課程》

橡實文化出版

1/20新靈性雙主修《奇蹟與光的課程》_杜昱平【實體&線上班】台港中同步招生

 

 9,704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