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情感獨立」—盛開你的生命花園

 

文/黃媛文 Vivian

仁傑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溺愛他。仁傑以照顧母親為由,一輩子沒有工作,沒有結婚,也少有朋友。仁傑母子之間形成病態的依附關係。直到母親年老去世,仁傑失去了生命中唯一的愛,那是他幾十年來唯一的精神依靠。這難以承受的痛,導致仁傑的精神分裂。精神分裂,似乎是讓仁傑從無依、空虛、痛苦的現實世界中逃離的唯一出口。

類似仁傑這樣,因「失去愛」而活在精神疾病、生理疾病或情緒受苦之中的真實故事不少。此外,因「失去愛、不被愛」而情殺或自殺,甚至攜子自殺的人間悲劇也屢見不鮮。

每一個人,確實需要獲得愛,心靈才能得到滋養,精神才能得到安頓,身體才會健康。然而,我們的教育與社會,過度重視外在的成功,我們的教育缺乏教導我們──健康的愛(無條件的愛),缺乏教育我們──無條件的愛自己與愛他人,也缺乏教導與培養我們──「情感獨立」的能力。

如果我們能夠學習健康的愛(無條件的愛)並建構愛的能力,例如:無條件的接納自己與愛自己、無條件的接納他人與愛他人、傾聽、同理、溝通、情感獨立……,那麼,就能夠減少許多的生理疾病、精神疾病、親子問題、婚姻問題、離婚、情殺、社會問題事件和情緒受苦。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都知道,我們需要「經濟獨立」,才能夠享有獨立自主的生活。相同地,在情感方面,我們也需要學習「情感獨立」,才能夠享有獨立自主的生活。可惜,有此認知的人並不多,於是,渴望愛、需要愛、追求愛的人類,因為內心愛的匱乏而創造了「缺愛」的人間地獄。

真正的「情感獨立」,意味著我們的情感可以與他人深入連結,能夠好好地愛,勇敢地愛,但是,仍保有個人的獨立性,能夠不依賴、不執著。當有一天,無常來臨,帶走我們深愛的人,我們能夠在平靜中接納事實,與悲傷共處,並帶著彼此之間深厚的愛,有好好地活出生命價值的勇氣;當有一天,緣分盡了,或是愛消失時,我們能夠以成熟健全的心態,好好地道再見,並給予彼此感謝與祝福;當有一天,我們所愛的人外遇、劈腿或不愛我們,我們會選擇好好地「愛自己」而寬恕對方,取代將對方的錯誤行為與「我不夠好」的錯誤信念連結而引發被傷害、被背叛、被遺棄等痛苦負面感受,或是做出傷害自己、傷害對方的偏差行為。

一個「愛自己」的人,他的「情感獨立」,不會因失去他人的愛,而痛苦萬分或活不下去。唯有「活錯了」的人,將自身的生命重心、價值、期待、需求等等,寄託在他人身上,才會發生因失去他人的愛,而痛苦萬分或活不下去的悲劇。

真正的「愛自己」,需要學習「情感獨立」;真正愛你的孩子、伴侶、家人,也要幫助他們學習「情感獨立」。因為,總有一天,你們會在生命的無常中失去彼此,當你們對生命的無常有了心理準備,加上「情感獨立」的學習,那麼,繼續存在於世上的人,將能夠因著彼此間曾給出的愛,獨立、堅強、勇敢地走出失落的悲傷,並好好地活出生命的價值與光彩。

 

本文摘自《在幸福中飛翔:為自己的心靈程式改版升級》

零極限出版